星期三, 8月 02, 2006

印象.日出 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














作品:印象.日出 (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
作者:莫內
種類:油畫
尺寸:48 x 63 cm
時間:1872年
收藏:巴黎馬摩丹(Marmottan)美術館

  位於布隆尼森林邊上的馬摩丹美術館,最重要的收藏便是莫內的「印象.日出」。這幅畫作便是我2001年拜訪馬摩丹的美術館最主要的原因。看到畫作真蹟的感動,絕非書本上小小的一個方塊可以比擬的,雖然這幅畫的面積也不大。
  馬摩丹為於郊區,旁邊有公園及住宅,環境十分安靜,從地鐵站出來後有點難找,問了幾個人才找到正確的地點。原本差一點就因為找不到而放棄,參觀過之後,覺得這個美術館實在太值得一遊了。小巧而精緻,收藏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卻讓人流連忘返。
  莫內的這幅畫是描繪一個橘紅色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有模糊的形體,幾條線條代表波浪,所有的細節都被簡化成單純而模糊的影像。由於這幅畫,「印象派」的風格有了正式的名稱,是藝術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
  「印象派」(Impressionism)一詞首見於1874年4月25日,由Louis Leroy於Charivari提出,他根據莫內的繪畫「日出.印象」(Impressions: soleil levant),來稱呼當時在攝影家Nadar家中所舉辦的一個沙龍畫展為「印象畫展」(Exposition des Impressionnistes),這個畫展由一個名為「匿名畫家、雕塑家與雕刻家之會社」(Societe anonyme des peintres, sculpteurs et graveurs)所籌組,參與的藝術家包括了莫內、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Berthe Morisot、Armand Guillaumin,以及Frederic Bazille等幾位畫家。因為他們的作品不見容於當時主流的繪畫風格,因此他們才會參加這樣的展覽。
  這一派別的畫家們使用未經混合的基本色調以及受光影變化影響所形成的細微筆觸,來描繪他們對於於景物或是事物的大體印象,於是產生這種名為「印象派」的風格。這種風格最主要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法國形成,最初在繪畫,而後也發生在音樂上。在繪畫上主要集中在1867年到1886年間的一群畫家身上,他們共同的特徵是企圖透過光與顏色的變化,以客觀的角度來記錄事物正確的實體。他們大多採用相類似的方法與技巧來完成這個偉大的理想,他們一起工作、相互影響,並一同展出畫作。1870年代初期竇加與塞尚兩人也以這種風格創作。著名的畫家馬奈,早在1860年代他的作品就已經影響了莫內以及上述團體中的成員,在1873年左右也採用了印象派的畫法。 Posted by Picasa

手握念珠的老婦人An Old Woman with a Rosary


















作品:手握念珠的老婦人An Old Woman with a Rosary
作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 - 1906 )
種類:油畫
尺寸:80.6 x 65.5 cm
時間:約1895-96年間創作
收藏:英國國家畫廊1953年收購,收藏編號:NG6195

  根據詩人兼作家姚阿幸(Joachim Gasquet)表示,畫中的婦女是位修女,她從修道院中逃出來,漫無目的到處遊走,直到塞尚將她收留為女僕。1896年姚阿幸在塞尚接近普羅旺斯的家中發現了這幅畫,當時她(它)正躺在畫室中,而水管漏出來的水就滴在上面。畫作左下角就有水漬的污痕。
  2002年我到英國旅行時,有幸能夠在國家畫廊中看到這幅畫。當時便隨著一位女性導覽員隨意觀賞。當介紹到這幅畫作時,她特別提到年輕時也曾經在修道院中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那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完全接受不到任何現代文明的資訊,有一天當她離開修道院後,完全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生活,她不知如何使用金錢、也無法乘車,現代文明的一切都讓她感到害怕,因此她對這位老婦人之所以會在街頭漫無目的遊走完全能夠感同身受。
  不過,這位解說員十分欽佩這位老婦人,她表示能有勇氣走出生活了數十年的環境確實不容易,修道院的生活或許太過清苦,才迫使一位已經七十歲的老婦人勇敢出走。相信這位老婦人已經對修道院的一切感到忍無可忍了。當時,聽到這一段故事不禁讓我紅了眼框;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問題,但是選擇用拋棄一切的的方式解決問題的人,實在值得為她的勇氣讚賞。 Posted by Picasa